×
辽宁化工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辽宁农村建筑物结构类型解译

1 研究思路

房屋建筑资料是震后进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重要基础数据。以往房屋的空间数据多采用卫片采集,分辨率较低,影响后期数据分析的准确性。结构类型数据实地调研方法获取,工作量大,耗时长。尝试采用地面调查与机动性较强的无人机遥感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归纳房屋数据。以辽宁大连普兰店市为例,通过研究建筑物结构类型在遥感影像上的几何特征、光谱特征及空间关系特征,建立辽宁农居建筑物结构类型遥感解译标志。通过影像判读总结归纳并建立农居房屋遥感解译标志,经过一致性判定,确定该方法在获取农居建筑物结构类型上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区域选取

承托2019年度我国年度地震应急预评估考察工作,选取调研点为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谢屯村(N39°26′37.11″,E121°31′1.66″)、大屯村(N39°24′48.38″,E121°30′47.02″)两村作为实验区域。该区域农村建筑结构明显,分布较集中,轮廓较清晰,便于开展实地调研与无人机数据采集工作。

2.2 实地调查结果

通过对调查区域开展逐户房屋调查,辽宁农村建筑物结构类型总体分为4类:

砖石/土木房屋。多建于20世纪80年代前,以碎石、毛石或土木为基础,墙体多以夯土或砖、石、土混砌,采用泥浆或三合土作为胶结剂。多为38 cm厚墙承重,墙体下部为块石,门框及四角设置砖柱,中间为土,采用木梁作为坡屋面的檩条,上盖多以三合土或油毡纸抹泥遮雨,屋顶多为拱形或坡面。房屋抗震性能很差,比例占农村房屋5%左右。

砖木结构。多建于20世纪80、90年代,多以块石和砖为基础,24 cm厚砖砌体墙承重,石灰砂浆或水泥砂浆砌筑,无圈梁和构造柱,三角木梁,硬山搁檩,铺苇席后抹泥挂瓦,屋顶多为坡面,偶有平顶。房屋的抗震性能一般,比例占农村房屋60%左右。

砖混结构。多建于20世纪90年代,以单层和二层为主,多为砖砌基础或块石基础,水泥砂浆砌筑,24 cm厚砖砌体墙承重,部分含有有圈梁或构造柱,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砖混结构地基基础较好,平面和立面比较规整,屋顶多为平顶。抗震性能较好,比例占农村房屋25%左右。

框架结构(厂房)。多建于2000年后,多以37 cm砖墙体、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承重结构是梁、板、柱。有上下圈梁和构造柱,现浇楼板,多间正屋,进深约11 m,堂屋跨度开间约8 m,层高3~6 m,面积约300~500 m2。厂房建设,屋顶多以现浇屋顶或彩钢屋顶为主,跨度较大,面积约1 000~2 000 m2。这一类房屋占农村房屋比例10%左右。

2.3 遥感解译标志特征提取

以建筑物呈现在影像上的几何特性、光谱特性以及空间特性上的共性特征为基础,通过3D建模技术,结合GE测量,归纳影像特征,建立与实际地物的对应关系,从而建立建筑物的解译标志。

砖石、土木结构房屋在遥感影像上的特征为:几何特征。屋顶一般多以拱顶或坡顶为主,房屋进深尺寸小,单体面积小,院落面积小,院落多伴有杂物堆积或未开垦土地,房屋高度较低。光谱特性。屋顶多为深灰或浅灰,屋脊按色调多会伴随一字或规律性中心扩散分布,几乎无房屋阴影特征。空间特征。此类房屋多为独立分布或位置较偏处,零星分布或紧邻大尺度建筑,有小型院落但院落整体感不强。

砖木结构(平顶、人字顶)房屋在遥感影像上的特征为:几何特征。屋顶一般多为平顶或人字坡顶,单体面积较小,形状一般为规则长方形,多伴有规则矩形土地院落,院落面积较小,建筑物宽度基本一致,建筑物较低矮。光谱特性。屋顶多为深灰色或灰色,偶有褐色或深红色相伴,人字屋顶受光照影响多会呈现以屋脊为分界的色调变化,同侧色调均匀分布,单体建筑物边缘在正射影像下的阴影特征不明显。空间特征。这类房屋多以区域性紧密分布,偶有部分农居呈零星点状分布,个体边界不易分辨,多伴有院落但整体感一般。

砖混结构(单层、二层)房屋在遥感影像上的特征为:几何特征。屋顶多为平顶,屋顶绝大多数伴有附着物(空调、热水器主机、其他),单体面积较砖木结构房屋略大,形状规则,平面多为长方形,偶有 L 形或井字形,边缘较整齐,墙体立面边缘略有凹凸。光谱特性。屋顶颜色多伴有过渡现象,屋顶色调不均匀,呈现灰黑色暗区、白色亮斑或蓝色斑块。墙体灰黑色,个别可见窗户纹理;阴影表现为细长,阴影面积较小。空间特征。单体多为规则矩形(长方形居多),此类房屋多呈现簇状或带状分布,少有零星分布,位置上多处于临街、临路分布,单体间稍有间距。单体周围或有植被、土地镶嵌,空间高度较砖木结构较高(或有砌台)。

上一篇:辽宁辽河流域古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