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化工

中国当代文学史视域中的辽宁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视域中的辽宁文学,一是需要我们从不同的文学史版本中发现辽宁文学;二是以文学史的目光观照辽宁文学。而在实际的阅读体验与文学史检视中,这二者经常是合二为一的。

历经70年的发展,中国当代文学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当我们以文学史的目光,从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版图与总体格局中抽取时间的链条以及聚焦地域板块时,网格所占空间似乎表明地域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位置。这对于我们思考中国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学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走向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辽宁文学参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建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题材指向、文体类别、艺术表现、审美接受都有所不同。进入到具体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述中,以文学史的目光观照辽宁文学,我们发现,就总体来说,“十七年”的工业题材、1980年代的先锋文学,辽宁文学领中国文学之先,同时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文体创作也取得相应的文学成就。而当下,“铁西三剑客”“东北文学爆炸”的命名,意味着辽宁文学进入了令人瞩目的新时代。

自新时期以来,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以及“重写文学史”的讨论,触动文学史家的自我反思与写作诉求,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写作显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书写观念与书写范式。从不同的文学史版本中,寻觅辽宁文学的踪迹,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总体格局中绘制辽宁文学图谱,以文学史的目光审视辽宁文学,既是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工作,也是地域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中国当代文学史著述百本之多,我们主要以五本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学史为例: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简称洪本),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简称陈本),孟繁华、程光炜合著《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以下简称孟本),贺绍俊、巫晓燕合著《中国当代文学图志》(春风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以下简称贺本),徐国伦、王春荣主编《二十世纪中国两岸文学史(续)》(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以下简称徐本)。

在“十七年”的文学史表述中,除了马加《开不败的花朵》、李云德《沸腾的群山》等被提及外,辽宁作家屡次被提到的是在工业题材创作方面。洪本“50-70年代的文学”关于“工业题材小说”提到的比较重要的长篇,有周立波的《铁水奔流》,萧军的《五月的矿山》,草明的《火车头》《乘风破浪》等,并对辽宁作家萧军和草明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述。①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页。同样,朱栋霖版本在新工业化建设的背景中提出小说创作代表也是这两位作家作品。徐本“一化三改文学”关于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第一次热潮,除了《五月的矿山》《乘风破浪》之外,还点出剧本《刘连英》(崔德志)。辽宁工业题材创作成为文学重镇,这和辽宁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有关,工业发展、深入生活给作家带来创作激情。但因为工业题材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整体成就并不特别突出,所以一般情况下文学史对此并没有充分展开论述。

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辽宁作家,着墨最多的是作为先锋小说家代表的马原、洪峰。陈本对先锋小说给予高度重视,专章论述“先锋精神与小说创作”,指出:“80年代中期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是先锋小说历史上的大事,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把它作为当代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马原是叙事革命的代表人物。”并对马原的“元小说”“叙事圈套”等加以具体分析,之后提出莫言小说感觉主义的神话设计与语像世界。②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1-292页。接着专节解读“小说叙事美学的探索:《冈底斯的诱惑》”。③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5-297页。洪子诚则认为马原发表于1984年的《拉萨河的女神》,是“当代第一部将叙述置于重要地位的小说。他的小说所显示的‘叙述圈套’在那个时间成为文学创作者的热门话题。他后来陆续发表《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虚构》《康巴人之夜》《大师》等。洪峰1986年的《奔丧》,1987年《瀚海》《极地之侧》,也被看作是依循马原写作路线的作品。”1987年先锋小说形成创作潮流,除了马原、洪峰之外,洪子诚点出先锋小说作家还有余华、格非、孙甘露、苏童、叶兆言。他指出马原的“虚构”“想象”“实验”“拆解”等特点,并充分肯定先锋小说的文学史意义。④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9页。

上一篇:贺沈阳“钻石之恋”集体婚礼[三首]
下一篇:我与铁路情缘

Top